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印度不是那麼「奇怪」?!

各國留學生和移來到這片廣闊的土地追求「美國夢」對於擁有「印度夢」的我理解美國夢的底蘊到底比別人明白印度夢容易多了。還有三天便踏入新的一年,旅居這個種族大熔爐,竟然默默超過生活在我眼中的夢幻國度——印度,用一雙印度眼、一顆印度心,不論身在所處看到的、想到的還是印度。

印度人很髒?

        有好幾次,我在用手吃漢堡包、三文治、意大利薄餅忍不住跟P說:「美國人吃漢堡包、三文治、意大利薄餅、薯條、雞翼等等也是用手,怎麼從來沒有人說他們骯髒,卻經常聽到人說,印度人用手吃東西,很髒?」重點是用手拿什用手「抓飯」是髒,吃西式食物就不骯髒?!

        我的印度家人習慣早上洗澡,夏天天氣炎熱,早晚也會洗。婆家洗澡習慣我不會干涉,正如他們也不會阻止我晚上洗,儘管我在他們眼裡是有點奇怪的—「怎麼會晚上洗澡?」但是P的洗真正影了我我不禁無限投訴,P卻回道:「我之前的白人室友是北卡羅萊納州人,他也是早上洗澡呀!」關於洗澡在日,還是夜?網上有很多文章,討論白人的洗澡時間與華人不同由此可見「晚上不洗澡」絕不是印度人「專利」只能說我們的洗澡習慣不一樣。

        如廁後用水清潔,是很多印度人的習慣。現在用水清潔的方式,簡便多了,不再只用水杓倒水清。更簡單、省的版本是西式馬桶近屁的部分設有一支小小的金屬出水位,如廁後開啓連接噴射器的水龍頭,便有水噴出又或者使用印度機場、商場、餐、酒店常見的小型花灑。用水清潔同樣不是印度人獨有,日本人有高科技的洗屁屁西式馬桶、東南亞、土耳其等也採用小型花灑。

印度獨有糊糊咖喱與超甜點心?!

        巴爾的摩有六成的居民是非裔,我對非洲認識不深,只大概知道那邊有五十多個國家、語言紛雜多樣,而在巴城內最常見的非必數衣索比亞菜。有次跟朋友進去一間衣索比亞雜貨店「探險」,才發現他們的食材和香料,與北印非常相似,看來「香料豆」也是衣索比亞的主食之一;而地中海菜、中東菜也經常出現各式豆子菜式,看來只有東亞裔人不易接受鹹鹹的豆子菜式。

        說起甜品,美國人愛甜也是顯而易見的,看他們千百款甜甜圈,上面灑滿糖霜,更不用提及土生土長香人對美式亞菜的悲印象——甜、甜、甜……然而我最欣賞還是中東/土耳其/希臘的甜品,她們的甜品也是非常甜,但是相比印度的甜品,我覺得她們溫柔婉約多了,秘密是加入蜜糖,我愛死了!大推希臘的炸甜麵粉球(Loukoumades)和中東千層果仁酥(Baklava)。

印度人迷信?

        在巴爾的摩,從我家走去學校,大約十五分鐘,途中會經過兩間教堂;從我家去內港,搭巴士約十五分鐘,中間會出現哥德式教堂、拜占庭式教堂、 長方形廊柱大廳式基督教堂、喬治王朝時期風格教堂等等。北方建風格的印度教廟、南方建樣式的印度教廟、清真寺、錫克教廟、耆那教廟,在德里也隨處可見。

        印度教神佛眾多,教徒喜歡、習慣三不五時去廟拜拜、進貢一年有幾天信徒需要守戒;第一個南德里的家,一天總會傳來幾回附近清真教寺的祈禱廣播聲音。這一年知道一些不一樣的宗教生活,像聖誕節前四十天不吃肉類和奶類製品週五日落至週六日落期間不能工作不允許食用蝦、蟹、貝類;可食用的肉類和魚類須經特定的方法屠宰(世上不只有清真食物,還有性質相似的「潔淨食品」)等。總不能說信仰某一宗教比信奉另一宗教高尚有的只是不一樣的宗教生活吧!

我們都不一樣

        大約在我小學一、二年,我家全面採用沐浴露,不再使用肥,漸漸香超市的肥愈來愈少後來沙士出現,洗手液普及起來。直至近年尚崇天然、關注敏感皮的人多了,手工皂的市場好像發展不俗,但是沐浴露始終還是香超市、藥房的主打。
       
        二零一二年開始印度工作,發現印度是一個肥皂國度,肥皂的選擇是如。此。之。多!一開始我還真的不大習慣再度使用肥,但是當時印度的沐浴露不大好買而且比肥貴很多所以我開始了我的肥皂生活。來到巴爾的摩,我會說肥皂絕對不是美國超市的罕有貨品而且價廉物美、選擇與沐露一樣豐富,看來印度人和美國人同樣沒有忘記肥皂。「在法國要買到便宜肥還真的不容易。」正在法國工作的印度人N閒聊說起這件生活小事。美國與法國生活,還真大不同。

        世界很大,文化千百種,構成一幅和而不同的美麗風景圖。

   我們都不一樣。


巴爾的摩某教堂

南印度的印度教廟宇

德里著名的清真寺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書摘】《朱鷺號三部曲之一:罌粟海》

書名:朱鷺號三部曲之一:罌粟海
作者:艾米塔葛旭(Amitav Ghosh
譯者:張定綺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1113
國際標準書號:978-957-08-4643-0

. 扣人心弦的故事脈絡------繁雜階級、多元種族大熔爐

《罌粟海》的主要場景是遠洋雙桅船朱鷺號,它原來設計用以運送奴隸,但英國立法禁止奴隸貿易,於加爾各答經營運輸貿易的勃南兄弟公司便買下朱鷺號,用作鴉片出口,以在印度及中國賺取豐厚利潤,但開往中國之前,朱鷺號有一趟運送移民工和罪犯去模里西斯的航程,故事由此展開。

作者於書中用了大量筆墨敘多位身份迥異的角色背景------狄蒂是村子裡的高等種姓婦女,丈夫胡康辛病逝,本計殉夫火葬,卡魯瓦卻救了她,二人私奔,為逃避夫家的追捕,雙雙登記做移工;卡魯瓦屬於最低層的皮匠階級,高大強壯、力大無窮;賽克利是有黑人血統的美國白人,朱鷺號的二副;船夫之子喬都,母親是寶麗的褓姆,從小與寶麗一同成長,愛水立志當水手;寶麗蘭柏是法國人,印度土生土長,說流暢孟加拉語,愛穿紗麗,為逃避寄於勃南家庭,喬裝成印度移民工登船;尼珥是拉斯卡利領主,他的祖先是孟加拉最古老、著名的霍德家族,因為父親揮、理財不善,欠下巨債,被勃南控告偽造文書,被迫踏上流亡之路;諾伯開新是勃南公司的經紀,掌管運送移民勞工事務,兼職借貸事業,虔誠的黑天信徒,專心實踐塔拉蒙妮興建寺廟的願望,並深信她的遺言------塔拉蒙妮的靈有一天會寄身在他身上,打扮漸趨女性化。人物角色有不同階的印度人、白種人及混血兒,各人因種種原因登上朱鷺號,開展船上權力者與無權者的衝突、弱者的互相扶持、萌芽的愛情等等。

班哲明勃南於《罌粟海》不是一個主要角色,但是這位白手起家的英國商人卻直接或間接促使多個角色登上他的朱鷺號,展開橫渡黑水的旅途。勃南不是一個大奸大惡的人物,卻經常以宗教、自由之名謀取私利,呈現鴉片戰爭前夕大部分白種人的面貌。作者沒有著力營《罌粟海》沉的時代氣,反而積人性美好的一面,與勃南兩雙對照的是加爾各答植物園助理園長、法國人彼埃蘭柏(寶麗父親),能說流利孟加拉語盡心盡力幫助有需要的印度人,醉心植物研究,否定神的存在,視歐人於殖民地的你爭我奪為一種墮落,不參加加爾各答的白種人社交活動,如此慷慨、不圖己利的歐洲人絕對是殖民時代的奇葩。

此外,兩段兄弟情也讓人動容。第一對是同為流亡犯的尼珥和有一半中國血統的阿發,二人一路上互相照顧,感情要好,使大副和士官長甚為妒忌,打賭二人會為利益出賣對方,著尼珥向阿發撒尿,尼珥堅決不從,阿發卻受不了鴉片誘惑向尼珥射尿,其後尼珥得到諾伯開新大叔的美食不計前嫌與阿發分享,使阿發深感慚愧。第二對是賽克利與喬都,二人各自因工遇上水險,但他們都奮不顧身拯救對方,喬都冒險下水,更換來賽克利的好朋友宣言------「謝謝你,我的朋友」,要知道那個重視膚色的時代,白人二副承認一個印度裔船工為朋友是多麼的難得。

. 鴉片知識與鴉片戰爭的醞釀

中學時代讀鴉片戰爭的歷史,教科書上對印度於戰爭中扮演的角色所述不
多,《罌粟海》大量描印度與鴉片的關係並詳盡羅鴉片的種種,正好補充不少讀者對這部分的空白。事實上當時大部分的鴉片均產自印度每年冬季印度的英國官員也迫令加齊普爾的農一律種植罌。同時,英國壟斷印度東部的鴉片生產與包裝,印度人不可能自由買賣鴉片獲利,霍德家族卻因為出租辦公室予勃南公司,而得到投資勃南鴉片事業的機會,老領主尼珥父親和他的合夥人從中賺取豐厚利潤,可見部分印度貴族也是對華鴉片貿易的得益者之一。

狄蒂亡夫胡康工作的加齊普爾鴉片工廠(Opium Factory Ghazipur)更是世界大型合法鴉片工廠之一。作者用細緻筆墨描寫工廠的內部結構及運作龐大的工場佔地四十五英畝防守嚴密設有多個廠區包括製作鴉用料------葉子、樹枝、樹根------的磨碎倉庫、罌粟葉紙餅用作包)秤重廠棚、生鴉片秤重大廳、液態鴉片混合室、加濕罌粟葉廠棚、製藥廠、鴉片球晾乾廠、鴉片包裝室,讀者就像跟著狄蒂的腳步同步遊走鴉片廠。

        另外透過胡康的話,讀者也清楚了解鴉片的三個種類和分別。印度農夫會在生病、慶收成或婚禮時使用一些堅硬的自製生鴉片可直接吃下或溶於水中服用;菸草鴉片則是黏搭搭的鴉片混合菸草,屬於便宜貨,可用菸斗吸;濕潤甜膩的熟鴉片則經過工廠多重加工,用特製煙管吸食,極易使人上癮。作者也不忘點出罌粟的欣價值------萬紫千紅的花園種滿不同品種的觀賞用罌粟,不就是明大自然資源豐富,是好還是壞在於人類如何應用嗎?

        鴉片對人體的影響,則具體表現於胡康、狄蒂婆婆及阿發身上。作者很有層次地帶領讀者認人們服食鴉片後的反應,首先是鴉片的止痛功效胡康因為參戰而殘疾,受傷後依賴鴉片減輕痛楚,自此染上鴉片癮;其次是精神影響,狄蒂持續於婆婆的食物中摻進鴉片,使婆婆精神恍惚,最後步入死亡;最後是一系列的人體不良反應就如阿發鴉片癮發作時會全身劇烈顫抖、大小便失禁、嘔吐。

鴉片戰爭爆發前夕,清政府的對外貿政策、清廷對待英國外交官員的態度、中英兩國貿易情況、英國商人和印度王公的對華立場也可於書中窺見一二。其中英國人一面倒支持對中國開戰,勃南認為對華戰爭事在必行,否則大大影響鴉片貿易自由;領航員竇提則覺得戰爭是基於人道;康達布錫法官指出要中國聽從上帝的話,必須動用戰爭真實反當時的英國人以自由、人權、宗教等合理戰爭行為。

. 奴隸制的影子與種族歧視

雖然19世紀初英國已禁止奴貿易但仍然有不少商人進行相關交易,最
明顯的例子是勃南不運送非奴隸,而改運亞洲苦力,透過稍改善船上惡的衛生環境,使他的人口買賣合法化。可是二百多個移工容身於黑暗狹、密不透風的二層艙每天只有晚飯時間可以短暫上甲板呼新鮮空氣這樣就合乎人道精神嗎?

        印度移工還未到達目的地模里西斯所以書中只交代這群移民工在船上的不適或死亡並未有具體描他們的工作苦況,卻清楚刻劃印度本土的下層人民如何被當權者剝削。其中一群被剝削者是印度農民,罌粟栽種極費人力,光是切開每顆球莖、匯集汁液的收成過程便相當耗時,而種罌粟的收益不但遠低於栽植小麥、扁豆、蔬菜,更經常遭當權者壓榨,造成農民收入下降、債台高築,為了生存不少農民簽約做契約工,遠渡重洋爭扎求存。另一群則是印度鴉片工廠的成年工人及童工,他們在不友善的工作環境付上大量勞力、做著重複或高危的工作,稍一不慎做錯事情更會遭受肉體懲

書中也不膚色、種族的反思,不得不提賽克利與白人船長討論狄蒂和卡
魯瓦私奔一幕,賽克利認為男人選何人為妻乃其自由,旁人無權干涉,船長卻用白種女人被黑人玷污作比喻,表明他支持印度固有的階級秩序,種姓藩籬不應逾越,也反對異族通婚否則只有「雜種繁殖的下場」。種族、階級歧視存在已久,即使直到21世紀的今天也未能完全消除,何況是一百多年前?但作者筆下的混血兒卻往往是正面人物。有八分一黑人血統的賽克利為人正直、富同理心中國蜑民和孟買祅教徒所生的阿發,雖然是個有鴉癮的犯人,但他卻重情重義、武功高強,身為祅教徒的私生子,為了一睹父親的家鄉,不惜一切前往印度。


. 、揭示印度文化

作者生於加爾各答,成長於印度、孟加拉及斯里蘭卡,於德里大學及牛津大學接受教育,作為土生土長的印度知識份子,描寫印度文化生活可謂手到拿來。第一,印度婦女用面紗蓋面(與穆斯林女性用頭巾遮掩頭髮、只可露出面孔不同)的傳統反覆出現於書中,不論平狄蒂還是領主夫人瑪拉蒂均嚴格遵守不可在男性、公眾面前露面有失禮。當尼珥被捕,瑪拉蒂首次於眾人面前拿掉面紗,對尼珥來說是無比恥辱,從此他不但失去權力、財產甚至喪保護妻子的能力。面紗遮面更是寶麗喬為印度移民工登船、成功隱其白種人身份的關鍵工具,現在印度城市已很少女性會以面紗蓋面,但只要深入農村這項傳統還十分常見。

第二,印度教徒不接觸不潔之物,包括較低種姓的人、動物屍體、糞便、潔廁及掃地工具等。印度教重視種姓制度,其中一個階是「不可接觸的」(Dalit/ Untouchable),印度農村較高種姓者會避免與來自最低種姓階層的人直視,例如狄蒂亡夫胡康每每搭乘卡魯瓦的牛車上班,也會避開直視卡魯瓦及接觸卡魯瓦的物品,以免「倒楣一整天」。但有一項卻讓有親身接觸印度人經的我十分驚訝,原來從前的印度貴族會視外國人為不可觸碰的對象之一,因為大部分的外國人吃牛肉,嚴格遵飲食限制的印度貴族,宴請外國客人時只會禮貌地陪坐,而不會共同進食,更不會與外國人握手以免「沾污」自己。雖然種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還是隱隱的存在著,但是當我進行農村探訪,善良的村民還是很願意與我一起喝茶、分享同一碟餅乾,並沒有任何隔閡。

第三是印度人重視家族榮譽。狄蒂丈夫腿殘廢、性無能,新婚夜婆婆、丈夫的弟弟及叔叔合謀用鴉片迷魂她,弟弟代替哥哥與狄蒂洞房、使她受孕,完全是為了「隱瞞丈夫的無能」和「維護家族榮譽」;當狄蒂與卡魯瓦私奔,嚴重破壞家族名聲,胡康叔叔不惜付出優厚酬金,追、殺死有辱名聲的二人,以恢家族榮譽。由維家族榮譽,引「名殺人」(Honor Killing)的案件至今還不時在印度發生這不是印度獨有,這類案件發生在世各地特別是一些南亞、中東、地中海婦女權力低落的國家,即使在歐美也曾經發生涉南亞裔或中東裔移居者的「名殺人」),就在我書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南印度便有一個不可接觸階級的年輕男生,因為與較高種姓的女生結婚,而被女方家人殺害[1]

第四是揭露印度人的陋習。狄蒂總希望於能力範內給予六歲女兒凱普翠最好的東西,因為「這孩子頂多再過三、四年就要出嫁」、「孩子待在家裡的時間沒幾年了------為什麼要她餓肚皮過日子呢?」,又例如尊貴的尼珥一出生已與另一個顯地主家族訂親十二歲便舉行婚禮反映當時的童婚文化;胡康病重之時,狄蒂決定死得轟轟烈烈,不願依無恥的小叔或成娘家的負,側面訴說印度寡婦失去丈夫,面對重重壓力不得不走上殉夫火葬Sati)之路。2013年我在印度非牟利團體工作,我們出版大量農民可負擔的書籍,包括宣傳女童教育以及摒棄童婚、殉夫火葬等不文明習俗。當我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某農村遇上一位十二歲的媽媽,手中抱著一歲的女兒,背後兩歲半的哥哥圍著十八歲的爸爸跑來跑去,的帶給我無比震撼,但負責接待我們的幾位大一、大二的未婚農村女學生卻證實了印度農村正用她的步慢慢遠離不合時宜的文化習俗。

. 語言環境

書中多元的角色人物,產生了多姿多彩的語言環境------孟加拉語、印地語、英語、粵語、航海術語、洋涇濱語等等,具體反映說話者及聆者的文化思維差異,成功營幽默效果讓讀者捧腹大笑。因名字寫法相近勃南經常嘲弄諾伯•開新為「狒狒」,諾伯•開新卻因為「狒狒」是印度教尊敬的猴神哈努曼同類而相當接受,充分反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同一種動物的相異看法。寶麗自小在印度長大,接受法裔父親的家庭教育,相對而言不擅長使用英語,經常搞不清英國婦女愛用的委婉語意思,多次鬧出笑話,像她不理解「烤爐裡有麵包」是懷孕的意思,以只是肚子痛而錯誤承認,害大家都以為她是因為未婚懷孕才逃走;又如她與賽克利爭吵,本來想用極富侮辱意味的英語詞彙罵他,可是卻說出無關痛癢的「公雞生」(Cockson)和「雞巴生」(Dickson),以為是兩個不堪之極的詞語,寶之所以會以「公雞」和「雞巴」是罵人的話語全因勃南太太曾告她一切可聯想到性的字眼均是極壞的她卻不知道這只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淑女的語言規

《罌粟海》還附有詳細的<朱鷺號字詞選註>,有趣的是作者以尼珥後代子孫作為第一人稱書寫,讓讀者略略能猜測這位流亡犯的後來遭遇。逃離朱鷺號後尼珥充當翻譯員,一直蒐集他所喜愛、已收入正式英語字典的外來詞,<朱鷺號字詞選註>介紹各個外來詞的意思或來源,部分甚至記了尼珥的生活片段,有一點尼珥外傳的意味,實質卻延續了《罌粟海》的多元語言對話,十分值得讀者研讀。

. 結語

喬都、尼珥、阿發、卡魯瓦、阿里水手長登上大型救生艇,便結束了緊張、感動、幽默的第一部故事,我很為還未能登上救生艇的賽克利、狄蒂、寶、諾伯開新大叔著緊,第二部的中文版預計四月底將會出版,不知道船上的船兄、船弟、船姊、船妹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可是熱切期待呢!




[1] http://www.thehindu.com/opinion/op-ed/comment-article-by-radhika-santhanam-and-sruthisagar-yamunan-of-love-and-honour-killings/article8361586.e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