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是我太冷漠,還是文化差異(賓與主之禮)?

                       娘家在新界,除了結婚的盆菜宴,我不大會邀請朋友「長途跋涉」(好吧,我家沒有真的很「偏遠」,從元朗市中心搭十五至二十分鐘的小巴或巴士「而已」)來我家玩,偶爾有好友來訪,從小已不好客的我經常放任「客人」自己玩(我會去午睡,或做別的事情);朋友喜歡在我家留宿,我從來沒有熱情地為她們準備吃的、喝的(只著媽媽晚餐多煮幾道家常菜,足夠大家享用這樣),朋友也總會聰明地自備零食和飲品。

            剛過去的聖誕節,我們夫妻倆去了一趟紐約,目的是探望兩位P的舊同學兼舊同事(和去唐人街吃點心、瘋狂吃Lady M ――三個印度人不像我如此瘋千層蛋糕,八件蛋糕作伴手禮,結果由我充當主力消滅)。兩位朋友是大學時代的戀人,巧合地同時獲得高盛的工作聘書,雙雙前往班加羅爾展開新生活。然而男方有更遠大的目標,他毅然放棄高盛的高薪,自行創業(去年更獲得天使資金,在曼哈頓擁有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女方則安於高盛的工作,一六年被調派至紐約工作。

遠度而來怎能不住親友家?

            行前男友人跟P說,我們可以住在他們的家,但是我卻「細心」地向P建議:「不要麻煩別人,我們自己訂酒店吧!」

P回道:「我們去紐約是跟朋友相聚,住酒店聊天時間大大減少,而且這不會很麻煩啦!」

            我很喜歡這對夫妻朋友,他們有很棒的工作,可是沒有一點架子,生活也很簡樸,是我一向欣賞的朋友類型。即使我是第一次跟他們相見,也能夠跟他們自在地聊天。

            其中我們討論起港印待客文化差異。男主人娓娓道來:「我在哈里亞納邦一個小鎮成長,每每有認識的人要來小鎮辦事,我的父母一定邀請他們住在我們家,即使我們的家並不是真的很大,有時候來的人與我們關係也不是很親密,但是我們還是會盡地主之誼招待認識的人。」(這些年來,只有我爸的一位朋友曾經暫住在當時空置的祖屋)

            「招待客人主人家一定多了事情要處理,但是這是我從小觀察到的待客文化,絕不會讓遠道而來的客人住酒店,這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

            這與我認為的「探訪朋友」有很大的差異,我覺得不打擾朋友的生活才是對對方好的事情,然而對方卻不把「打擾」當成是一件負面的事。

            女主人再補充:「我弟弟前陣子來紐約公幹,公司為他安排了酒店,可是身為姊姊的我,還是希望他可以住在我們家,可是他想跟同事多相處,最後也沒有在我們家留宿(面帶無奈)。」

            男主人笑指:「我們開玩笑說『這真是新時代的人,不願意住在親友的家,要住酒店』。」

            我和P在平安夜前一天黃昏抵達,二十六日早上離開。那幾天我好幾次「嘗試」請他們吃飯(當作答謝朋友讓我們在他們家留宿),結果我只有唯一一次成功「搶到」賬單。

我也計劃購買我們的早餐,不想在朋友家「又吃又住」,可是朋友堅持:「不用買任何食物,吃我們的東西便好。」後來,我們一起逛超市,我挑了一盒鬆餅,正要付錢,他們也搶著為我付錢……男主人再說:「來我們家做客,就應該吃我們的。」又一個晚餐時間,朋友堅持不給我們請客,說他們請就好,最後我只好答應各付各的。

美國流行的禮品卡,不要送印度人?

探訪朋友家,總不能兩手空空吧!

出發前,我和P計劃為朋友快將出生的男孩選購禮物,我最初的想法是將預算金額一半購買嬰兒用品,一半買美國流行的禮品卡(一張像信用卡的卡片,用法與現金券相似,比現金券方便的是可以多次消費,直至禮品卡內金額扣除完畢)。但是P很反對給禮品卡,認為送現金給朋友是最沒有誠意的事情。

「怎麼會?美國人很流行送禮品卡。」

「他們不是美國人。」

「他們住在美國一定知道禮品卡是很常見的送禮方式,而且他們可以用禮品卡買真正喜歡的東西,不是更實際嗎?收到不合用的禮物才不好吧!再者我也有準備禮物。」

            「印度人不像華人,結婚、生日、新生兒出生也給親友紅包,我們只有參加婚宴才給紅包,不大用現金慶祝親友的嬰兒出生,送禮物才更得體!」這是P的話,但是曾經在網路上看到有華人分享,印度小朋友生日還是會收到現金。

            最後我選擇了全棉的新生兒用品,還暗自決定將來的小孩也要用這個有質感的品牌。哈哈哈
           
            與兩位新朋友的四天三夜相處,的確很舒服,完全沒有與印度長輩相處的拘謹――不喜歡吃什麼直接說,沒有人一直迫你吃吃吃。我也略略體認到P的「送禮品卡不夠誠意」的深層意思。

           
從澤西市看曼哈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