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某天我特別想念印度,便吃一頓印度味道、填滿思念之情;再直到今年的七月二十一日,來香港見證我和P先生結婚的兩位印度家人說:「我們希望吃印度菜。」
先介紹我這兩位印度家人,我的印度姐姐和印度表弟,他們家裡都是吃素的,但在街外是吃雞塊、魚柳都沒關係的。我還記得在德里的時候,我會跟姐姐一起吃KFC炸雞、去西餐廳吃炸魚。鑑於宗教和地理因素,德里只有部分西餐廳會供應牛、極少西藏、亞洲餐廳提供豬肉、很罕有地才會發現有餐廳在售賣鴨。情況去到南印度又很不同,基本上豬還是絕少印度人會吃,但咖喱牛肉、咖喱魚塊、烤魚塊是挺常會出現在南印度的餐牌上。總言之在印度我沒有看過牛骨、豬頭、雞腳等出現於餐桌上。
時光倒流至印度家人第一天在香港的「飲茶」之旅。蝦蛟、燒賣、齋腸粉、奶黃包、春卷、鮮蝦腐皮卷、藥膳雞腳,他們大部分都有吃,除了藥膳雞腳!他們一看到一隻隻完整雞腳,馬上「O嘴」;看見我吐出一小節一小節的雞腳趾,表弟還問:「吃雞腳應該很花精神和時間吧?」這個問題倒是考倒我,我猜沒有太多香港人會認為鳳爪、雞腳一類食物有多花精神吧?!不就是將骨頭吐出嗎?我只能說:「香港人訓練有素,吃雞腳一點也不花間時呀!」
接著第二天是我和P先生的大日子,完成註冊程序,晚上便訂了兩席宴請我的親戚。因為姐姐和表弟都是「什麼都可以吃」的印度人,事前我也有跟P商量,結果我就沒有特別安排素食給他們。第一道菜是全體乳豬,他們一看到那個大豬頭便面有難色,我有感受到姐姐的不安,豬頭更把姐姐嚇得一塊乳豬都沒有放進口;然後是清蒸海魚,那條肥美大魚的粗身段和魚頭,同樣令姐姐食指「不」動。席間還出現乾貝、魚翅湯、海參、珊瑚蚌等,前兩者印度家人都覺得沒有味道;後兩者套用他們的形容是「質感像橡皮」,所以這些菜式他們都沒有很喜歡。那天晚上我經常說的一句是「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試看,不喜歡也沒關係,放著不吃就可以!」這頓飯過後,我深深明白「可以吃」並不等於「喜歡吃」和「可以舒服地吃」。
我自己也不是什麼印度食物都愛,更糟的是我不愛勇於嘗試新食物(有些印度味道不用放進口,我就知道我不會喜歡),所以我很怕印度人強迫我品嘗一些我眼中口味不對的食物。當角色調轉,我當然絕不會強迫印度家人吃一些讓他們感受不好的食物,這也是尊重的一種吧!(我當然明白印度人強迫我吃是禮貌的一種,這我只能解釋成文化差異。曾經跟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好友N同遊印度,並探望N的親人,N和已經居港40多年的N媽媽真的很理解這種「別人說不想吃,就不要強迫進吃的文化」,N還多次替我跟親友解釋「她真的飽了」、「她不大吃這味道」,好生感動!)
最後大家可能會問,P先生沒有姐姐和表弟的不愛中國菜情況嗎?只能說我很幸運地遇上一個真正「什麼都可以吃」的印度另一半,他是那種面對他認為最奇怪的鳳爪、臭豆腐、三文魚刺身、炸豬大腸,都可以往胃裡消化的人!嘩哈哈
攝於2013年3月 德里要吃韓國煎餅和炒粉絲還是有啦! |
攝於2013年4月 人在德里要吃刺身難,想要三文魚刺身更難! (願意付錢就不難啦,但那天晚上我也沒有為了三文魚而額外多付/ \) |
攝於2013年7月 德里某酒店裡的中日式放題,兩位才港幣四百多,讚! |